逐梦深海十八载 为国铸盾克难关 世界播资讯
2023-05-10 07:23:09来源:中国青年报

“荣誉是对我们此前工作的肯定和鼓励,今后将继续立足岗位,执着追求,把中国的深潜事业做到全球领先。”杨申申说。荣获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,对18年逐梦深海、为国铸盾的他而言,就像深潜任务创下的又一个新纪录。

作为中国载人深潜团队核心成员,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、研究员杨申申先后参与了“蛟龙”号、“深海勇士”号、“奋斗者”号载人潜水器的设计工作。这些大国重器的研发,标记着我国载人潜水器谱系化的发展历程,也见证了一名80后科技工作者的成长。

马里亚纳海沟,人类已知的海洋最深处。2020年11月10日,中国“奋斗者”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909米。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潜水器第一次把3名中国人送达地球的“第四极”。“一轮明月遮乡愁,双舟百军战马沟。创新探索齐奋斗,万米深渊任我游。”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深潜科考任务期间,杨申申写下一首小诗。


(资料图片)

“奋斗者”号是杨申申参与研发、试验的第三台载人深潜器。从2012年7062米级“蛟龙”号问世,到2017年4534米级“深海勇士”号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化、关键设备国产化,再到2020年“奋斗者”号坐底马里亚纳海沟,8年间中国载人深潜事业不断突破难关、刷新纪录,一代代深潜人攻关不停步,海洋科技实现自主自强。

“蛟龙”号是中国首台大深度载人潜水器,立项之初,我国曾研制过的最深潜水器只有600米,可借鉴的方案很少,更缺乏对深海认知的经验,从600米到7000米,是巨大的技术跨越。

数不清的实验后,2009年,“蛟龙”号开始漫长的4年海试。杨申申和团队成员克服了晕船、复杂的海况等诸多不利因素,面对海面通讯难题,一次次设计全新的通讯天线方案。2012年6月27日,“蛟龙”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7062米,创造了世界载人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作业深度纪录,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和深海技术的重大突破。

“第一个‘蛟龙’号实现从无到有的过程,第二个潜水器就要解决国产化的问题。虽然深度从7000米降到4500米,但研发难度其实大大增加了,它要求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,这个过程非常艰难。”杨申申说。

经历“蛟龙”号海试的磨练,杨申申成为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深潜器“深海勇士”号的副总工程师。历经8年持续艰苦攻关,“深海勇士”号实现了十大关键部件的国产化,把装备国产化率大幅提升至95%,在国际上引领了载人潜水器的发展趋势。

“深海勇士”号成功后,载人深潜团队又登上“奋斗者”号向万米海底进发。“奋斗者”号最大工作深度为1.1万米,是世界上作业能力最强、海底作业时间最长、载员人数最多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。面对万米的深度,全世界深海技术的制高点,大量新的技术难点层出不穷。杨申申带领设计团队攻克了能源系统、推进系统、液压系统、接地检测系统等方面的众多关键核心技术,并成功实现多项关键材料、部件的国产化。从关键技术攻关,到设计,再到试验,一气呵成,展现了中国载人深潜团队的智慧和战斗力。

杨申申曾数十次奔赴海上开展试验。忙碌的工作之余,他喜欢用手机镜头记录下“小确幸”时刻,不同纬度的海景成为他微信朋友圈里的日常。“奋斗者”号海试期间,有一天,杨申申在同一地点拍下两张照片:第一张照片里,天刚蒙蒙亮,迎着朝霞,下潜任务正紧锣密鼓地进行;另一张则是日暮西沉,潜水器回收到船上。当天作业时长达17个小时。

在我国第一次援潜救生装备实艇对接演习的现场,在我国第一次进行大深度潜水器下水的现场,在“蛟龙”号、“深海勇士”号、“奋斗者”号突破极限深度的现场,都有杨申申攻坚克难的拼搏身影。如今,他已从初出茅庐的技术人员,成长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学科带头人,在我国载人潜水器谱系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
凭借“奋斗者”号,目前已实现32人、25次下潜深度超过万米,中国成为世界上万米下潜次数和人数最多的国家。“万米技术上,我们可以站在世界最前沿,非常令人自豪。但坐底万米深海并不是奋斗的终点,而是解锁深海的新钥匙。只有认识海洋,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海洋。”在杨申申看来,虽然海洋的深度是有限的,但探索海洋、开发海洋、保障深海安全的技术发展永无止境,“中国载人深潜团队通过孜孜不倦的追求,在国际上引领技术发展,是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责任和使命”。
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吴晓东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标签:

最后一页
热点评!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6月黄金期价9日上涨

精彩推荐

资讯News

  • 聚焦Policy